浦军:
学生的年轻化有利之处是接受新鲜事物快,相关的信息多;但是他们工作经验略有欠缺;处理系统性问题还略有待改进。现在MBA学生的特征体现在:现代;积极追求新事物,在授课中应注重讨论当前正在发生的事件或热点,提高学生的判断力,特别是负责任判断的能力。

陈胜军:
学生年轻化导致他们对人力资源不感兴趣了,因为很多学生自己的职业都未确定,他们主要关心求职和自己的发展,对如何管理别人的兴趣有所淡化。为此,应对措施:是加强互动,引入哈佛案例,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效果较好。

吴剑峰:
MBA学生年轻化的负面影响在于纪律性差,管理经验相对欠缺,视野窄;而正面影响是:思维活跃,新鲜事物多;在应对方式上:一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二是以中国实例启发思考。

王素荣:
MBA学生年轻化说明学生的工作经验较少,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深刻。所以,教师在教授课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更要特别注重实践,使年轻的学生更好地认知实践。现在的MBA学生特征表现在:年轻、活跃、求知欲更强。对此,我们的应对措施是更注重案例教学,注重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走好迈向社会这一步,走好事业起飞前的这一步。

赵旸:
MBA学生年轻化,使MBA学生群体求知欲更强,有更广泛获取知识的渠道,要求教学工作不仅教授基本理论与方法,还要更接近实务,联系实际,注重讨论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实务中的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影响和解决方法。希望在熟练、清晰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多提问,多加入实际案例。

蒋屏:
学生工作经验不足,在进行案例分析中比较困难。与之前学生相比,学生活跃,因为课程选题多,在课后花的功夫不够。针对学生活跃,本学期针对全日制MBA采取了成立公司模式,分阶段评估小组(即:公司)业绩,使同学们学习积极性更高,更加注重团队协作精神,学生总体反映也不错。

刘玉新:
80后已成为MBA学员的主流,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开放,没有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容易挑战权威。我个人的体会有如下几点:一是,平等心态,教学相长:将每位学生视为有思想、有“资源”的个体,教师的作用是帮助MBA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提升;二是,互动探讨式教学方式占一定比例: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成就欲。

张炜:
学生的年轻化,使得教学更加富有挑战性,教学内容要在传播的体系上有所创新,密切结合现实问题,结合年轻人关心的问题,不断挖掘和探索更加灵活的方法;学生的外语更好,所以可以选择英文材料补充知识;学生更加散漫和自我意识强,所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和加强控制应有效结合。

高充彦:
学生思维活跃,知识多元化,对实用性、实践应用类知识渴求性强;过去常用的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这些年轻职业经理人的需求;授课教师应以学科理论为根基,博采相应领域之科研成果精华,挖掘并归纳现有实践之应用,重新进行知识的提炼、组织与整合,进行创作性,具有个人风格及独有性的课程设计,提高学生汲取及应用知识的效率。

郭晓凌:
学生年轻化使得学生思维活跃,但对于商务实践的掌握尚有缺乏。因此,教学上要切实理解学生的需求特点,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与之前的MBA学生相比,现在的学生年龄、背景差异性大,班级规模也更大,主要从两个方面应对:第一,以调研项目的主线贯穿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第二,将学生进行分组,组内成员可以取长补短,密切问题,共同提高和进步。

尚晓燕:
MBA年轻化为教学带来的最主要影响是学生工作经验相对少,思想不够成熟,因此在进行案例讨论时讨论的深度、广度稍显不足。现有的MBA学生特征主要表现在:学习热情较高,同一班里学生所在行业、工作年限差异较大。对于这些特征,一方面我会尽力保护和鼓励他们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在教授课程时尽量结合学生的行业背景选择实例和讨论案例。

吕文栋:
MBA学生年轻化趋势对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有正面也有负面。就负面而言,学生的工作经验可能不多,正面是求知欲强,思维受限制少,更容易产生新的观点。面对年轻的学生,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精心、认真备课,让学生收获多多。

王皓:
MBA学生年轻化使得学生的工作经验相对减少,学习的目的性相对模糊,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职业规划方面的引导,增加实践方面的课程设计。 |